民族政策应知应会

作者: 时间:2022-08-26 点击数:

1.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2.我国的56个民族是哪些

汉、满、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朝鲜、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基诺共56个民族。

3.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 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等省、自治区。

4.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2)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不仅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而且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还会受到国家法律的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

(3)民族区域自治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政策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5.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1)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

(2)少数民族人口政策。

(3)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

(4)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5)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6)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政策。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6.民族思想内涵。

一条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四个人人:人人都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四个扎扎实实: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扎实实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五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六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

六个相互: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了解、相互包容。

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各个民族饮食起居、礼仪交往的风俗习惯中,也有一些禁忌。这些禁忌是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成为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只有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才能避免产生误解、误会,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如果因一时不了解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无意当中触犯了兄弟民族的禁忌,要及时真诚道歉,求得谅解。但如果是故意冒犯少数民族的禁忌,破坏民族团结,情节十分严重的,那就违反了国家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7.民族工作主要任务:

(1)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与全国的发展相适应。

(2)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我发展活力。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必须建立和健全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的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使自治法更好地发挥作用。

(5)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违法犯罪活动。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管理中心制作维护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英才街18号 邮政编码:450044